【战疫·课程育人】疫情下的温情——化生学院屈德宇教授导师故事

发布时间:2020.03.11 08:55

  导师简介:屈德宇,男,出生于19723月,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化学系博士,武汉理工大学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生导师,2011年到学院正式参与科研教学工作,主讲《无机化学》、《无机化学实验》和《电化学测量》等多门本科生及研究生专业课程,授课效果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。主要从事新型绿色能源方面研究工作,包括锂离子一次,二次电池,金属空气电池,超级电容器等。

  2020年的这个春节尤为特别,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让闭门居家取代了以往的礼尚往来,历来热热闹闹的春节变得愈发冷清。网络上每天都有铺天盖地的消息传来,看着那一个个增加的确诊数和和死亡数,身为武汉的居民,我是真的慌了、害怕了。要知道那些不是单纯的数字,而是一个个生命呀!交通停运、村里戒备,从学校返乡后我便开始自行在家隔离,因为我知道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避免伤害他人。 

疫情中,祖国给了我力量 

  各省政府及时启动一级防备措施,全国各地人民积极响应号召,医疗输入、物资输入、公益捐赠、信息透明,种种举措皆让我们每个人如吃了一颗定心丸般安心,因为大家坚信在这种强有力的措施下疫情一定能够被打败。交通、通信、医疗等联合起来形成的网络体系,让我切实地体验到了那种安全的感觉。紧接着,封城封村,大家一个个都积极响应,而我的父亲也毅然站在了村头守卫。在这场疫情中,我看到了众志成城的坚定信心;在这场疫情中,我看到了大国崛起的历史必然;在这场疫情中,我感受到了华夏民族的团结力量。 

疫情中,导师扮演着知心者 

  此外,疫情期间,我感受到了来自校方的关怀。疫情伊始,学校便积极宣传各项防疫措施,紧接着组织各班级上报体温,统计隔离情况。而最温暖的还是来自导师屈德宇老师每日亲切的问候。 

  疫情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众多担忧和麻烦,对我而言,首要考虑的便是安全问题。身在疫情的重灾区武汉,我由于过多地关注并查阅与疫情相关的新闻和消息,脑子里常常会衍生出消极的甚至灾难化的想法,内心极度恐惧、担忧,无法做到足够冷静地思考问题。好在屈老师时常通过qq群和微信群传递正能量,来体察和疏解大家的情绪。他提到,焦虑和恐慌是大家面对突发疫情的正常心理反应,在这个特殊时期,人容易对周围的一切都非常敏感,但是也不用过于敏感和紧张,不要过于受外界消极氛围的影响,而要以积极的态度科学对待疫情。这些道理我自然是非常明白的,但从信任的老师那里看到这些关怀安慰的句子,总是让人感到格外安心。屈老师还吐露了自身处理消极情绪的方法,要及时表达和疏解内心的不良情绪。 

疫情中,导师是我的引路人。 

  其次,我还有学业方面的困扰。疫情期间,长时间被隔离在家中,我也逐渐变得懒散了起来。家中毕竟是一个过于舒适的环境,再加上我的自制力不够,我完全陷入了懈怠学习、无所事事、沉迷网络的状态,荒废了学业不说,日子也过得极度无聊又空虚。好在屈老师及时主动了解我的学习情况,并在线指导我的专业学习,因此延迟开学一点也没阻碍我的学习,将"停课不停研"落实到了实处。屈老师还会定期精选一些文献通过qq发送给我,让我认真学习总结后及时同他交流我存在的疑问和想法。阅读文献求知的过程让我感到很充实,顺利调整了我的心态,鼓舞了我学习的斗志,使我受益匪浅;除了指导大家的专业学习外,屈老师也没忘却特殊时期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的重要性,积极向大家普及疫情防护知识,主动了解防疫狙击战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后,再将这些正能量输送给大家。 

  在屈老师的带领下,课题组的同学通过各种方式广泛涉猎知识、积累经验,提高自身综合素质。研三的师兄师姐们都在利用假期撰写、修改毕业论文,研一、研二的同学,积极处理已有数据,阅读文献,考虑下一步的实验方案和相关小论文初稿的撰写,没有人闲着,大家都能够坚持学习、提升本领,令假期生活丰富而充实,并对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也制定了各自的规划,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盼望开启新学期的学习生活。 

  在家的这一个多月,从最开始惊慌失措,到后来慢慢地静下心,再到自律的学习。这个渐变的过程,本就是对我们的一次锤炼。在之前,我们可能总是期望着休息,可是休息久了,发现空虚感日益增强。这个时候焦虑的心理是很容易产生的。幸运的是,老师线上的督促一直没有减少。在老师的督促与指导下,我发现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更容易找到自己的方向。静下心,沉下气,好像以往的浮躁也慢慢的消失了。有时候,想想那些还奋斗在一线的战士,再看看自己日日的悠闲,我觉得自己确实是浪费了时光。 

  这场疫情下,我感受到了很多,体味到了很多,学习到了很多。希望这场疫情尽快地过去,希望每个人都能平平安安,希望环境保护的意识能够深入人心。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,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。 

    

撰稿人:研1901班 何慧   审核人:谢浩
附件下载: